(2015年)濟南某住宅樓糾傾加固
1、工程概況
濟南某住宅樓地上8層、地下2層(西側局部地下3層為架空層),東側為地下車庫出入口,西側為河道和在建的疏浚路,南側為小區(qū)地下一層整體車庫(車庫西側為沿街商鋪),北側為市政道路。東西長47.8m,南北寬16.2m,建筑總高度為23.99m。剪力墻結構,平板式筏板基礎,厚度為700mm;地下車庫基礎形式采用獨立基礎+防水板的形式,防水底板厚度為250mm。由于場地東西方向存在較大高差,該樓⑨軸以東的筏板基底標高為87.380m,⑨軸以西的筏板基底標高為84.300m,東西兩側筏板基礎有3.08m的高差,西側筏板基礎以上設置一層架空層。南側⑨軸以東為地下車庫,基礎底面標高為87.380,與北側相連的2#樓筏板基底標高相同;南側⑨軸以西為沿街商業(yè)樓,獨立基礎基底標高為85.000m;南側地下車庫與沿街商業(yè)房之間的三角區(qū)域后澆帶北側獨立基礎基底標高為85.000m。根據(jù)設計文件,基底持力層均位于強夯后的第2層黃土狀粉質(zhì)粘土,強夯后的黃土地基承載力不小于200kPa,影響深度為基底標高以下不小于5.0m。
該工程于2014年4月開工施工,11月完成主體結構施工,12月發(fā)生了明顯的不均勻沉降變形,建筑主體向北側發(fā)生了較大的傾斜。根據(jù)補充勘察和變形觀測表明,該樓中西部基底以下土層局部出現(xiàn)了軟化現(xiàn)象,粉質(zhì)粘土層底部土體呈軟塑狀態(tài)。該樓中西部的整體傾斜值已超過國家規(guī)范允許的4‰的標準。為保證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,對該工程地基基礎進行糾傾加固。
2、糾傾加固設計方案
3-2號樓東側約三分之二部分為地下二層,西側三分之一為地下三層,南側與地下車庫、中水站及商業(yè)房相連接且基礎底標高不在同一平面上,糾傾難度較大。根據(jù)場地的工程地質(zhì)條件、建筑結構形式以及建筑物傾斜的情況,對3-2號樓進行糾傾和加固托換處理。糾傾采用在建筑物南側采用輻射井法、應力解除法、浸水法及加載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。在南側與地下車庫相鄰的位置設輻射井,在3-2號內(nèi)南側設置應力解除孔和浸水孔。加固采用在筏板基礎下設置微型樁的方式,其中南側微型樁利用應力解除和浸水孔施工。微型樁采用直徑220mm的加勁型微型樁,總計162根。
3、建筑物糾傾加固后的效果
3-2號樓經(jīng)過糾傾后整體傾斜率為1.3‰,符合國家規(guī)范要求且在驗收標準之內(nèi),從糾傾后至今的觀測結果來看,建筑物的沉降已經(jīng)趨于穩(wěn)定且在規(guī)范要求之內(nèi)。
圖5 斷開車庫與主樓連接
圖6 輻射井水平取土糾傾
-
山東建固
建大加固院
-
(0531)86367232